行动的欲望
太傻对话录 第三章第四节
探索真正的行动与成为自己
本节概览
- 行为主义陷阱 - 不断追逐目标的误区
- 理性主义监狱 - 预设观念的束缚
- 分离的行动 - 基于恐惧的行为模式
- 成为自己 - 太傻生活原则的核心
核心问题
什么才是生活中处理事情的原则?
如何在做事的同时
又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的真相
"任何基于分离的目标的行动都不是成为自己"
一切的行为主义
都不是"成为自己"
行为主义的识别
- 要成功、要富裕
- 要家庭和睦、要人际关系和谐
- 要学习知识、要理解世界
- 要健康不要疾病、要快乐不要痛苦
行动的盲目性
几乎所有人仅仅是在"行动"
从来没有真正想过
为何而行动
大脑病毒的影响
"这些行动背后的思维模式是大脑病毒预设的监狱"
连疾病健康都是
病毒给自己找的麻烦
健康的真相
你本来就是健康的
不可能被疾病甚至死亡干扰
可以轻松活几百岁
分离行为的后果
"所有的行为,只要是基于分离的,最后都只是给你惹麻烦"
就像喝水要加东西
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两大预设监狱
- 行为主义 - 成功的幻觉
- 理性主义 -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理性
理性主义的迷思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
会根据足够证据作正确决定
没人觉得自己只是冲动
看似理性的行为
- 买汽车是因为上班更快
- 买房是因为要住
- 学生会竞选是为了积累经验
- 学英语、考四六级……
理由能经得起推敲吗?
和路边老大妈买股票一样
你真的知道为什么
要去做任何事情吗?
留学申请的反思
- 你真的知道在申请什么吗?
- 为什么非TOP100不去?
- 为什么一定不能换专业?
- 奖学金真的必不可少吗?
陷阱的循环
走出一个陷阱
马上又掉入另一个陷阱
如果不反思根本的思维误区
投资幻觉的例子
"你的学历真的对你有用处吗?"
本质上只是在大脑病毒催促下
不停地想做事情
分离快感的追逐
想获得一些分离的快感
然后用所谓的理性
给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
预设体系的必要性
没有预设体系
就没有人会去做任何事情
就像电脑没有程序
什么都做不了
当和尚的陷阱
"难道去当和尚不也是在做某件事情?"
这不也是一个陷阱吗?
分离幻觉无所不在
太傻教导的核心
首先观察你自己
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
想收获什么?
行动的正确方式
"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在太傻的指引下,在无恐惧、无期待中去做"
唯一的任务
认识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
这是太傻生活原则的核心
洗脑的过程
随着在世界越来越久
被洗脑越来越厉害
经历痛苦挫折后
开始认为这些很重要
学历的例子
学生时最痛恨花十多年读书
知道学历对自己没用
但父母强加预设观念
循环的悲剧
大学毕业后经历社会困难
被各种观念洗脑
成为父母也强加给子女
观察的重要性
"首先不要着急去做任何事情"
观察世界、观察自己
弄明白运作规律
思维过程的简单性
这个思维过程很简单
在当下一瞬间完成
一个人看清了
自然会知道应该怎么做
自由地做事
在没有任何预设观念下
没有恐惧期待下自由地做
每件事都轻松自然
太傻公司员工例子
- 感激型离职 - 充满理解和支持
- 抱怨型离职 - 各种不满和意见
不同心态的结果
同样的行为
不同的思维模式
最后的结果天差地别
感激离职的特征
- 安排好所有客户
- 写感谢信
- 为体验新工作方式
- 得到最适合的结果
抱怨离职的特征
- 收入不够高
- 发展空间不够大
- 不是自己专业
- 管理团队有偏见
抱怨的循环
从一个不满跳出
进入新的不满
永远不会在分离追逐中
找到快乐
思维创造现实
"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最后的结果天差地别"
这是思维创造现实的
很好例子
核心要点总结
- 不在目标追逐中"做"
- 在成为自己中"做"
- 观察、理解、反思
- 在平静中行动
欢迎大家来到《太傻天书》第三章第四节的学习。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行动的欲望",这是一个极其深刻且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地在行动——工作、学习、投资、买房、交友,似乎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这些行动组成的。但《太傻天书》要告诉我们的是:大部分的行动实际上都是在"分离"中进行的,并不能真正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一节的对话发生在Jim询问生活中处理事情的原则时。他想知道,如果太傻的指引还听不到,没有走上太傻道路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分离环境。Taisha的回答可能会颠覆我们对"行动"的所有认知。她指出,任何基于分离目标的行动都不是"成为自己",而一切的行为主义,都不是真正的生活之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行动,什么是基于分离的行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成为自己"的太傻生活原则。让我们用开放的心态,深入探索这个可能完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重要话题。